Sushi Sho(すし匠)

Sushi Sho(すし匠)

sushi sho應該是截至目前為止,小圍裙和蘋果匠在美國吃過最好吃的江戶前壽司店,為了吃壽司專程飛一趟夏威夷歐胡島,對我們來說並不瘋狂。

網上謠傳sushi sho非常難訂位,其實只要衝破第一關、成功訂上一回,之後就能跳過拼命撥電話這個過程,只需在三個月前以簡訊通知店家,對方會再回訊告知是否有空位。

sushi sho隱身在Ritz-Carlton Waikiki Beach的二樓,位置並不顯眼,搭電梯上樓後向右轉、穿過La Vie走到底即可。

箭頭指的是sushi sho的正門

候位區提供冰綠茶,也可以先看看酒單,我通常選擇Omakase Sake Experience(4 pours of the chef’s selection),價格是$60。

候位區
招待的綠茶
酒單一
酒單二

之前主持的老師傅已前往紐約擴店,這次掌舵的是看似年輕、但已有十多年經驗的出貝 慶(Kei)師傅,Kei生性活潑,整場餐食間與幾位常客相談甚歡,和過往較為嚴謹的氛圍大不同,Kei與我們算是舊識,輕鬆話家常的同時手捏醋飯也是游刃有餘,手藝之精熟、細膩,宛若一場精湛的演出。

第一支酒是純米氣泡濁酒「雁木」。

每次來都會喝到這支充滿細緻氣泡的濁酒、清爽甘甜,替華麗的晚餐揭開序幕。

第一支酒

開場的是聖塔芭芭拉的海膽、白蝦和橄欖油醬汁的拼配,須略微攪拌再食用。白蝦的鮮甜是基底,加上海膽濃郁的口感,藉著橄欖油巧妙的結合,再佐以山葵提味,整口濃馥華美,深得我心。

用醋漬棕櫚樹心取代壽司薑片也算是sushi sho的特色,有如嫩筍般口感的棕櫚樹心,酸中帶甜,頗適合清潔味蕾、消除餘味。

第一道海膽和白蝦,旁邊是棕櫚樹心

接著登場的是金目鯛。捲成洋梨狀的金眼鯛魚生,小小一口、精緻可愛。金眼鯛肉質細緻、是高級魚材,通常在普通的日料餐廳或居酒屋的菜單中較少見,這小巧的生魚片得好好品嚐才是。

第二道是金目鯛

第三道是烏賊。軟Q的烏賊肉帶有一點熏烤後的香氣,小圍裙特地問過師傅,答案只是略為煮過而已,鑲嵌上的壽司米已煮到透亮、口感軟糯滑口,醬汁的鹹香增添層次,讓人滿意。

第三道是烏賊

第四貫是竹莢魚。竹筴魚本身肉質紮實飽滿、頗有彈性,咀嚼後更能體現濃郁的香氣。為了方便客人品味,師傅對魚材進行刻花處理,手藝之細膩顯而易見、刀工和握功的實力亦不可小覷。

第四貫是竹莢魚

我其實很怕銀身魚的腥味,但這經過鹽漬和醋泡處理後的竹莢魚,不僅是腥味一點不存、而且鮮味更佳、滋味也更顯多樣,一吃便能知曉師傅們前置的功力。

小圍裙建議大家吃完竹莢魚後一定要來一口醋漬棕櫚心,清除嘴裡殘餘的味道,才能好好享用接下來的佳餚。

刻花精美的竹莢魚

第五道是章魚。一口搭配海鹽、一口佐以山葵,如此軟嫩口感來自於水煮之前耐心的按摩,被按摩過的章魚通體洩壓,舒暢的孔隙在加熱中吸附水分,更平添幾分海潮味,配海鹽是凸顯甘甜,配山葵則是先嗆辣後鮮醇,極是出色。

第五道是章魚

第六貫是夏威夷石斑(Hawaiian Grouper)。石斑魚的肉質細緻、口感滑嫩,但這一貫的鹹味較鮮明,對於平時口味較清淡的我而言,調味上略顯強悍,但所謂食無定位、適口者珍,小圍裙只是單純表達自己的食後感。

第六貫是夏威夷石斑

接下來的是手工豆腐配hering魚子。本以為魚籽的鹹香是主、豆腐的軟嫩是輔,可是這香味豐滿襲人的手工豆腐,徹底躍身為主角,略微脆口、但風味清雅的鯡魚子反而含蓄的位居次要,主客易位讓人驚喜、算是味和質的新體驗,我非常喜歡。

第七道是手工豆腐配hering魚子

第八貫是鰆。這一貫我曾經錯誤直譯為西班牙鯖魚,經好食友指正後才知道正確翻譯為鰆。肥滿的鰆魚閃耀著油光,一眼就能看出是極品,師傅使用赤醋飯,再滴淋新鮮金桔汁,應該是要削弱那增一分則嫌太過的油膩感,而最後刷上的濃醬汁,則是讓肥腴的油脂變得更立體,使尾韻綻放繽紛滋味。

第八貫是鰆

接續上場的是第二支酒「龍」。「龍」黑龍酒造的第一支大吟釀,雖然名字是霸氣感十足,可是味道上卻很清新高雅,微微的果酸和花香,以及尾韻淡淡的辛口,與刺身匹配非常完美。

第二支酒

第九貫是鰤魚(台灣叫青魽),英文是yellow tail,但不能直譯,是小圍裙個人最偏愛的一道。利用しゃぶしゃぶ手法略煮一下,再浸入ポン酢中,魚片厚度正合適,水煮的時間也恰好,鎖住魚鮮又保留軟嫩口感,與柚子醋的酸爽渾然一體,這一道素材和風味應用尤其出色,舌齒流芳、是我的大愛。

第九貫是日本鰤魚

第十貫是日本イカ(烏賊)。醃漬一週的日本大烏賊,味屬清雅、彈牙有勁,配上白醋飯和山蘇葉,香鮮襲人,實在美味。

第十貫是日本イカ

第十一貫是結合海膽、白鮭魚和鯡魚子的手捲。由二廚直接送過來,還貼心交代要一次入口吃完,剛烤過海苔薄脆帶有香氣,而海膽味濃、白鮭魚滑順、鯡魚子清爽,咀嚼中食材彼此撞擊,呈現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詮釋。

海苔外衣的芝麻香氣是尾韻中最閃耀的,我第一次嘗試到海味與芝麻油是如此般配、如此美味。

第十一貫是手捲

第十二貫是日本直送的赤身。技藝不凡的刀工在此再度體現,濃赤醋飯的深沈芳醇和魚材處理過後展現出的一抹鮮香,恰到好處的平衡感,味道極美。

師傅看我特別注意醋飯的色澤,還特地分享一些醋飯的選用原則,Kei師父教我,白醋飯適合搭配口味清雅的白身魚、赤醋飯搭配青背魚,但如果是味道較重或是醃漬過的魚材,甚至會用更深一點的濃赤醋飯。其實原理不難理解,白醋淡雅清鋭、赤醋陳郁豪邁,不同的氣質當然能各自烘托不同風格的海味。

第十二道是赤身
赤身

第十三貫是鮪魚中腹。赤醋飯、山葵、鮪魚中腹的組成算是四平八穩,經典的作法、雋永的味道,不需要過多的詮釋,就是一番好滋味。

第十三道是鮪魚中腹

接續的是以酒米之王山田錦打造、使用山泉水釀造的三諸杉。據說是多家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指定清酒,調性清爽、酸度明亮,我喜歡它的水果香氣,與海味也相當適飲。

三諸杉

第十四道是來自華盛頓的生蠔,略為浸泡熱水、甚或是煮過的,冷卻後浸泡在蠔味醬汁裡,湯汁鹹淡合宜,師傅建議飲用,果真是鹹香後回甘,生蠔處理到外型飽滿但又熟成到位,師傅的手法尤其出色,滋味豐饒、口感滑嫩,完全可稱上品。

第十四道是生蠔

第十五貫是沙丁魚。醃漬過的沙丁魚,應用薑、蔥的輔搭,搭配師傅刀法和握功,腴潤口感、讓人難忘。

江戶前壽司的迷人之處不少,其一即在於能用特殊的前置處理將尋常的、庶民的魚類變身為高檔壽司食材。我喜歡這一貫醋漬後的清爽,師傅圓熟的醃漬處理技巧,加上適好的靜置時間,醞釀出美妙的風味,使沙丁魚不再只是沙丁魚,而是鮮美中帶有幾分清新的新姿態。

第十五貫是沙丁魚

第十六道是酒泡緬因龍蝦。紹興酒的酒氣濃、但是口感相對溫順,用紹興酒浸泡一週後的緬因龍蝦,甜度升級、香氣也更足。

第十六道是酒泡緬因龍蝦。

第十七道是來自舊金山的Dungeness螃蟹。之所以顏色偏黃,是因為蟹肉裡混拌了蛋黃和醋粉。Dungeness螃蟹肉細緻味鮮美,蛋黃厚實了口感,若有似無的醋香也增添層次,豐饒滋味、叫人喜愛。我一直偏好蟹肉咀嚼後散發的甜感,但與醋粉的拼配倒是初體驗,微微醋酸拉提了蟹味的鮮和甜,不得不佩服sushi sho在食材遴選、處理和組合的功力。

第十七道是來自舊金山的螃蟹

第十八道是白帶魚,這一道也是我非常喜愛的。白帶魚一直給人腥味重的既定印象,而這炙烤過的白帶魚,銀脂美到發亮,肉質極細嫩,沒有一絲腥臭,師傅以特殊的手指檸檬提鮮,真是眼見、口嚐、鼻嗅都閃閃發光。

第十八道是白帶魚。

最後一支酒是屢獲大獎的「飛露喜」,口感華麗奔放,適合味道稍重的海鮮或烤魚。飛露喜清酒的價格不低,在$60的Sake Pairing中能喝到這一支,是十足的驚喜。

飛露喜

第十九道是Santa Barbara的海膽。以我個人看江戶前壽司的角度,海膽是最不須著墨的,完全不用仰賴師傅專業的前置功夫,只要夠新鮮、檔次高,就不可能出差錯。綿密的海膽如奶油般滑順,美味自然不在話下。

第十九道是海膽

第二十道是醃漬黃瓜。放在壽司米漿中醃漬的黃瓜十分脆口,酸中不失甜、加上鰹魚的一抹海潮鮮,爽脆迷人。

第二十道是醃漬黃瓜

第二十一道是鮪魚中腹。這一道堪稱江戶前壽司技藝的最佳展現。日本直送的中肥度的黑鮪魚,經過10 日熟成,絕非直白的展現好食材,而是超群的手技、不凡的刀工及握工、純熟的醃漬經驗,整體呈現江戶前壽司的精髓。入口即化的肥度、鹹淡適中的調味,我認為這鮪魚中腹是整場的高潮,精彩非凡。

第二十一道是鮪魚中腹

第二十二道是蜜漬櫻桃番茄。以蘋果醋、夏威夷蜂蜜一同蜜漬的小番茄,正好消解鮪魚中腹濃烈的存在感,以清新酸甜甦醒味蕾、再好不過。

第二十二道是蜜漬櫻桃番茄

第二十三道是銀鱈,這一道也曾經因為才疏學淺被食友指正過,black cod是銀鱈、不能翻譯為黑鱈魚。烤過後的銀鱈口感和外型都與鰻魚有幾分相似,軟嫩腴香、溫熱吃正好。

第二十三道是銀鱈

第二十四道是漬大根,醃漬的大根包裹麻糬。醃過的蘿蔔本身即是自帶甘美,麻糬也有米的清甜,精巧的一口、咀嚼後盡是美味。

第二十四道是漬大根

接著是當日加點的部分。

醃漬干貝。用深色醬汁浸漬後壓乾、抹醬汁,這是我沒有試過的處理手法,或許是近日師傅獨具一格的發揮,醬汁濃稠又帶有厚實的甜感、但干貝的鮮度卻一點不受輾壓,反而遇強則強、甚至可說是契合且完美,鮮甜度大增。

醃漬干貝

鮭魚卵。單純因為想吃魚卵而加點,這是我吃過鹹味最淡的鮭魚卵,極其新鮮。

鮭魚卵

鮟鱇魚肝。這在上回造訪sushi sho時是列入套餐之內、並非加點,嗜食魚肝的我怎能錯過!魚肝雄渾的滋味遇上奈良漬含蓄內斂的回甘,交織出一股濃烈但不霸氣的好味道。

鮟鱇魚肝
鮟鱇魚肝

帶皮金目鯛。外層炙烤過的帶皮金目鯛,Q感十足,淋上一點金桔汁後更顯明亮清新。

帶皮金目鯛
帶皮金目鯛

套餐最後是魚湯和玉子燒,日式魚湯一直是我的心頭好,清澈見底但魚鮮飽滿,著實讓人滿意。雙色玉子燒簡易卻不凡,深色是芋頭搭配蝦子的口味、淺色的是螃蟹味,鬆軟鮮香、讓人如沐春風。

魚湯
玉子燒

最後的甜品也是讓人讚不絕口,sushi sho的餐後甜點是任由客人想吃多少吃多少的,上一回蘋果匠連吃三次冰淇淋,這一次是三種各吃一輪,美味程度由此可見。葛粉是我的大愛,三款黑糖熬製成的糖蜜,配上彈牙的葛粉條,甜而不膩。芒果sorbet清爽好吃、海鹽冰淇淋甜中又帶有一丁點鹹香、綿密誘人。

黑糖葛粉
芒果sorbet
海鹽冰淇淋

sushi sho使用的食材以日本為主、本地為輔,並不標榜全部海外直送,所以價格上較為親民,一改江戶前壽司高不可攀的既定印象。不同調味穿插呈現、雖不是炫技,卻也讓人心悅誠服。不收額外小費也是獨具一格的堅持,即使今年年初價格略微調整,套餐由$300提高至$350,依然是我心中在美國江戶前壽司的首選。

餐後與出貝 慶師傅合影

對Sushi Sho有興趣的朋友可從The Ritz-Carlton的網頁中找到訂席電話。

延伸閱讀

米其林二星~東京赤坂 菊乃井

米其林一星~Napa PRESS

Summer Beverage Pairing of PRESS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