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
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

【食光裡的義大利|米蘭】米其林三星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

博物館裡的星光

在米蘭熱鬧的 Tortona 區,有一座以文化與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 MUDEC(Museo delle Culture)。玻璃帷幕後的三樓,隱藏著一間米其林三星榮耀落點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不同於樓下展覽的繪畫與文物,這裡展示的是另一種藝術形式:食材被轉化為色彩、形狀與氣味的語言,在餐桌上娓娓訴說。

Museo delle Culture
餐廳內部
餐廳內部

主廚的行旅

主廚 Enrico Bartolini 出生於托斯卡納。少年時便遠赴巴黎、倫敦,後來回到義大利,曾在 Massimiliano Alajmo 門下汲取靈感。29 歲,他已憑藉天賦摘下第一顆米其林星星。

Enrico Bartolini (照片截取自網路)
Enrico Bartolini 個人榮獲2023年米其林義大利導師主廚獎

2016 年,他選擇在 MUDEC 開設同名餐廳,短短四年之內便躍升為米蘭時隔二十五年後的首間三星餐廳,此後,他的餐飲版圖迅速擴展,摘星數目持續累積,如今,Bartolini 被譽為「義大利最多星的主廚」,演繹出獨屬一家的味覺語法。

餐廳內部
餐廳內部

廚藝哲學

Bartolini 的料理主張「平衡」。傳統與現代的調和、熟悉與新奇的交融,甚至是嚴謹與玩心上共鳴。他讓看似對立的元素共存、讓一道料理同時擁有重量與輕盈,就像牆上寫下的那句話——「L’amore per la vita è anche voglia di mangiarla」(對生命的熱愛,也是一種想要品嚐它的渴望)。

廚學宗旨

序曲:前菜的藝術

紅與黑

煙燻茄子泥球黑亮如石,生螯蝦頂著魚子,兩顆「雙生」對坐,桌邊澆淋的湯汁帶出海味與甜香;黑色主角採晶球技法處理,薄而柔的外膜在口中破裂、內餡傾出,與旁側的魚子共同堆疊出層次。這道更像是一次口感與溫度的設計,液體與固形、滑潤與顆粒互為對話,將前奏拉出張力。

澆淋湯汁
料理特寫

圓潤的一口驚喜

另一道造型討喜的小球,外層起司味圓潤飽滿,裡頭是番茄餡,小小一顆、精緻耀眼。

料理特寫

金箔下的驚喜

宛如金色巧克力的圓球被端上桌,閃耀奪目。輕輕咬開,裡頭是帶著微微筋理與堅果顆粒的牛肉塔塔,油脂與肉香交織,配上堅果的脆感,這種反差帶來了驚喜感,外表華麗,內裡卻保有質樸的力量。

宛如金色巧克力的圓球
餐點特寫
餐點特寫

葉片的低語

脆片的部分同樣令人難忘。透明薄片中鑲嵌一片櫛瓜葉子,如同標本一般被封存;入口卻是輕盈的喀嚓聲,帶來清新草本的回韻。

脆片
餐點特寫

花叢中的一口

小巧的脆餅捲裡填入辣根美乃滋醬和蟹肉,外頭裝點著紫葉與粉花。放入口中,蟹肉的鮮甜與草本芬芳一同綻放,宛如在舌尖嚐到一場初夏花園。

脆餅捲
餐點特寫

酥脆之間的夾心

像是被擺放在苔蘚之上的兩枚小圓餅,看似甜點,其實是鹹食的偽裝。金黃薄脆中間夾著細緻的洋蔥醬與櫻桃醬,咬下去「喀嚓」一聲,隨之而來的是層次分明的口感與滋味。這是一種輕巧的惡作劇,洋蔥甜與櫻桃酸的界線在這裡變得模糊,卻也更耐人尋味。

夾心圓餅
餐點特寫

小麵包的清新點綴

最後,是切成三角形的迷你麵包,上頭點綴著綠葉與花瓣。輕盈的口感,搭配生菜與香花,清新又舒心。

餐點特寫

序曲後的選擇

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在正式進入主菜之前,餐廳提供了兩種菜單可供選擇:一份名為 Best of,匯聚經典代表作;另一份則是 Mudec Experience,以當季食材演繹創新的篇章。這一次,我們選擇了經典菜單。五道料理從海鮮到牛肉,最後再以甜點收束,結構完整,無疑展現了三星餐廳的穩健底氣。

菜單
菜單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餐的尾聲,服務人員會送上一份精緻的餐卡。每道菜都有專屬的插畫與短句,既像是味覺的註解,也像是一份小小的收藏,將這場饗宴留存在紙面與記憶裡。那一刻,彷彿不只是一頓晚餐,而是一份專屬於客人的禮物。

圖卡與精緻皮袋

正章:主菜的真味

海岸的低語:Sole

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的第一道主菜是龍利魚(Sole)。魚肉柔嫩潔白,覆以藏紅花與酸葡萄汁調和的醬汁,酸香裡帶著一抹花香的輕盈。入口的瞬間,不只是經典的地中海味道,更像是海岸午後的風,帶著鹹與鮮,輕拂舌尖。餐卡上的插畫描繪著紫色番紅花與葡萄,恰好呼應了這份菜餚的精髓,花與果的交織,讓魚肉顯得更為立體。

龍利魚(Sole)
餐卡

海洋的戲法:Bottoni

第二道是意式餃子(Bottoni),卻以球形端上桌,打破人們對傳統義大利麵餃的印象。餃皮裡填入橄欖油與萊姆汁,清新酸爽,搭配章魚切片與以十五種魚熬製的濃郁醬汁,鮮味幾乎要溢出口腔。這是一道兼具趣味與驚喜的料理,看似低調、卻在味蕾上迸發出海洋的鮮活能量。餐卡的章魚插畫,正好點出了這道菜的靈魂。

料理特寫
澆淋湯汁
餐卡

紫紅的印記:Rapa

接著端上的是甜菜根燉飯(Rapa),也是餐廳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一。食用前噴上核桃香水,頗有儀式感。甜菜根那抹紫紅色濃烈得幾乎像顏料,將整個盤面化作一幅鮮活的畫布;但這氣味卻很淡雅,不若視覺上的衝擊那般刺激。Gorgonzola起司的濃郁鹹香,與甜菜根的味道相互牽引,口感在柔滑與米粒的顆粒感之間切換,每一口都豐富飽滿。餐卡上的題字「love for life is also the desire to eat」正呼應了這道菜的精神:食物,不只是滋養,更是對生命的熱烈表白。

噴上核桃香水
Rapa
餐卡

牛肉的最終章:Vacca Podolica

壓軸主菜是來自南義卡拉布里亞的 Podolica 牛(Vacca Podolica)。這種牛並不以油脂豐腴著稱,而是展現出礦石般清冽的肉質風味。里脊肉經過煙燻、爐烤與炭烤三重處理,切開時紅潤誘人,口感緊實而帶著野性。搭配的牛心與烤牛芯,讓肉味更顯深邃層次。餐卡上的插畫是一頭帶著稚趣的牛,卻正好暗示了這道料理的本質:不是矯飾的奢華,而是樸實背後的力量與真味。

繽紛的展示
移盤
切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侍應推著餐車來到桌邊,現場為客人切割牛肉。刀叉交錯間如行雲流水,厚實的肉片在燈光下閃著油澤光芒,不僅滿足了味覺,更營造出舞台般氛圍,搭配義式香料、牛心與多層次的醬汁,這份主菜既有力度,也展現了料理的深邃。

Vacca Podolica
餐卡
盛盤
淋上醬汁
料理特寫

終章:甜點的驚喜與呢喃

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這一道以黑色盤器盛上的清口甜點,頗具戲劇性。烏黑的薄片如夜幕般覆蓋全盤,需要用刀叉輕敲,碎裂的瞬間伴隨清脆聲響,宛若揭開一個秘密。底下隱藏著丁香和櫻桃拼配出的冰沙,濃烈與清爽在口中同時綻放,帶來一種令人怦然的衝突美。

餐點原貌
輕輕敲開表層
秘密揭曉

另一款則以花朵般精巧的姿態出現。香酥的芝麻餅、帶鹹味的花生醬與細緻的鮮奶油彼此環抱,入口層次繁複,既華美又溫潤,輕柔地將味蕾安撫。而 Guanaja 巧克力舒芙蕾,口感濕潤、香氣深邃,巧克力的香味在口腔蔓延不散,宛若一曲濃重卻和諧的樂章,為整餐劃下驚嘆號。

甜點

就在以為尾聲將至時,桌上忽然熱鬧了起來,一群以玻璃製成的小動物悄然登場。兔子、松鼠、小狗與魚兒,懷抱著糖果、小點或巧克力,晶瑩剔透間帶著童趣,每一樣都是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的細膩心意。

Mina與甜點
甜點
甜點

麵包的樂章:從序曲到私語

在Enrico Bartolini al Mudec這場餐宴裡,最打動我的並不是繁複華麗的主菜,而是最看似尋常的麵包。從一開始高挑扭轉的麵包棒,纖細而筆直,入口時卻輕盈脆響,像是序曲裡的第一個音符,乾淨而明亮。

麵包棒


隨後登場的,是兩款各自擁有個性的麵包。第一款揉入甜菜與紫蘿蔔,深紫泛紅的色澤宛若紅酒般沉穩。侍應在桌邊現切,刀刃劃開酥皮時,發出的細脆聲響清晰可辨,瞬間讓整個空間都靜了下來,只剩下那一聲「咔嗒」迴盪耳畔。另一款則洋溢著複雜的香料氣息,鬆軟的內裡與濃郁的芳香相互纏繞,層層遞進,像在口中展開一場緩慢卻持續的對話。

現切麵包
色澤真美

我學做麵包已有好長時間,自詡對天然酵母的標準極為嚴苛,然而這裡的麵包卻無從挑剔,甚至超越想像。侍應娓娓述說後廚每日續養酵母的細節,那是一份近乎修行的專注,不容草率、不許妥協。難怪這些麵包能有如此深厚的底蘊,像是帶著呼吸與靈魂般鮮活。

麵包
麵包
麵包

臨別前,我試探著詢問能否購買帶回。沒想到侍應微笑致意,離開前送來兩款完整的麵包。它或許不算昂貴,卻對我而言是無比珍貴的禮物。那不只是麵包,而是一份來自廚房的心念,一份以時間、專注與真誠所醞釀的餽贈。

與當日主廚Davide Boglioli合影
珍貴的禮物

餐廳官網請點這裡,官網即可訂位。

延伸閱讀

Cannavacciuolo Vineyard|在葡萄園中與米其林相遇

食光裡的義大利|米蘭】百年沙龍氛圍 COVA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