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 Hoc + Addendum & Bouchon Bakery
既然短期內訂不到The French Laundry,蘋果匠索性預訂Thomas Keller旗下餐飲事業中的Ad Hoc + Addendum,也順道安排 Bouchon Bakery的探店及採購,算是與當代飲食奇才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行程規劃如下:週六中午先去 Addendum吃炸雞,週日早上再去Ad Hoc享受早午餐,吃飽飽後才有體力去Bouchon Bakery排隊買麵包。
Addendum的buttermilk fried chicken在蘋果匠最愛的哩程討論版中一直是個很夯的話題,很多版友甚至以「此生吃過最美味的炸雞」來形容,Yelp裡也有將近七百則評價,這種受到高度討論的平價美食,當然要來好好品嚐一番。

這個隸屬於Ad Hoc的外帶部門只營業週五和週六的午餐時段,地點就在Ad Hoc的後院。因為是外帶餐的經營概念,無法提供預約訂購的服務,大家算好時間直接去現場排隊就可以。
附近的停車位並不難找,臨路都有停車格,走幾個街廓也有停車場。順著人群走進ad hoc的後院,很容易找到這個宛若小公園的炸雞吧。

除非是孤身前往或是拿了就走,否則建議一人排隊點餐、其他成員先找位置就座。畢竟戶外桌椅並不是太多,能提早佔個位置還是比較好的。


菜單設計得很簡單,奶油炸雞、 三明治、簡單的甜點和沙拉,加上幾款飲料,選項少、備餐時間也不會太久,我和蘋果匠從點餐到吃飽大概也才半個多小時。


點完餐後可以再拐個小彎的窗口等飲料,不想買飲料的話也有免費的水可以喝。


取餐區在另一個小木屋,備餐時間只有十分鐘左右。蘋果匠負責排隊取餐,我的工作是目光掃射全場,然後以快、狠、準三原則找到樹下可遮蔭的座位。我們點的是三塊炸雞加沙拉、小麵包的套餐,以及脆雞三明治,還有兩杯茶飲。

我個人認為美式炸雞好吃與否的關鍵之一在於品嚐時間,起鍋後馬上吃最好,一但溫度降下來,外皮的酥脆度會降低,連帶影響口感。我們吃的時候還很燙口,熱到冒煙的炸雞其實已經安全上壘,不會差到哪裏去!

炸物的油炸時間和油溫也至關重要,但對這種早已建立標準作業程序的餐館,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外層裹粉不會太厚,達到顏色金黃、脆口但不刮嘴的完美狀態,薄薄的掛漿恰到好處地保留了鮮美肉汁和風味,撲鼻而來的奶油香中還帶有迷迭香的氣息,雖然是炸雞,但不會膩口。


套餐裡的玉米小麵包還不錯,口感屬扎實派,味道和馬拉糕類似,別看小小一個、吃了可是會飽的喔。通心粉沙拉普普通通,不難吃、可是也稱不上多好吃。
脆雞三明治就是炸雞柳條搭配酸瓜、蛋黃醬。我好喜歡這漢堡麵包的味道,是鬆軟的口感、帶有非常濃郁的奶油香,其實是很神似湯種麵包的質地,我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這麼精緻的burger buns。
Addendum的炸雞絕對有它吸引人之處,長長的排隊人龍就足以證明受歡迎的程度,但美味是否與高人氣成正比,我反而是持保留態度,或許是受Thomas Keller高聲望的庇蔭吧,慕名而至的遊客不在少數。小圍裙自己的餐後心得是「好吃」,但沒有到「此生吃過最好吃」那麼誇張。

亞洲人對炸雞的詮釋本就有較多的套路,‘’美味的炸雞‘’在我的腦中可以是相當多變的呈現,單純的美式炸雞在作法上相對簡單,或許因為這樣,Addendum帶給我的驚喜並不算多,但終歸算是個很有趣的經驗,況且網上佳評如潮,還是值得朋友們親身一試。
Addendum的介紹點這裡
週日上午的計劃是去Ad Hoc體驗早午餐,還好有事先訂位,這餐廳的人氣比我想像中還旺。

不同於一般餐館制式的菜單設計,Ad Hoc每個營業日都更換菜色,對於團隊成員來說無非是高強度的腦力激盪。在Thomas Keller旗下的餐館中,Ad Hoc可以被界定為是富有實驗精神和挑戰性質的前哨戰,在Ad Hoc受到高評價的菜餚,就有機會能成為同體制內其他餐廳的固定菜色。換言之、來到Ad Hoc用餐就如同持有未上市股票,在此享用到的美食未來有可能以翻倍的價格重新出現在同集團的星級餐廳裡,也許這就是Ad Hoc始終高朋滿座的原因吧。

一進門就被可愛的豬豬造型擺飾所吸引,這裡有很多豬,菜單上有、牆上也有,連茶几上和角落也不放過。



餐廳走老派美式風格,輕鬆的背景音樂、此起彼落的喧鬧聲,尤其是那厚厚一疊的酒單,真的是美式餐廳的標配。我事後才知道這裡的血腥瑪莉很出名,當天沒有喝上一杯、有些可惜。



小圍裙是去吃早午餐,當天供應的是核果沙拉和煙燻牛胸肉雜拼,可以額外加點魚子醬和炸雞。我另外找了一個平日晚餐和週日早午餐的菜單,真的是每日都有新驚喜。



服務人員很熱情,對自家餐點瞭若指掌,在每日更換新菜色的情況下能有這般表現,真的很值得讚賞。不過這中間也有個小插曲,蘋果匠表明自己不愛香菜,服務小妹妹開心的說:「喔~今天沒有香菜喔!」然後主餐一端上來就有香菜放在上面(其實菜單上也有),她大概是指菜餚裡沒有香菜,盤飾的那幾枝香菜梗不算在她的定義內,只是現在再想起蘋果匠看到煎蛋上放了香菜的無語表情,真的很好笑!

核果沙拉真的很棒,爽脆的美生菜配上油桃、義大利乾酪、杏仁碎片,再淋上帶有雪利酒的油醋醬,簡單卻不失風味。新鮮的時蔬是沙拉成敗的決定性因素,Ad Hoc當日的美生菜真的像剛從菜園摘回來的一樣,我甚至能感覺到它的生命力,所謂「活的蔬菜」,大概就是這種味道吧。
雪莉酒風味強烈,本來就適合搭配核果類,杏仁特有的香味和油醋醬拼配後,能讓醬汁味道更飽滿,這份沙拉其實只用了幾項簡單的元素,但層次感卻非常明顯,我相當喜歡。


接著是煙燻牛胸肉雜拼。店家用了一個很漂亮的鵝蛋型金屬盤,一上桌就讓人食指大動。這道料理的口味很獨特,煙燻牛肉組合馬鈴薯塊本來是美式風格,但加上燒烤醬後卻有些墨西哥烤肉的感覺,與甜椒一起多吃幾口後還有股中式糖醋醬汁的錯覺,反正就是一道發想新奇但不會有違和感的創意料理,大致上讓人滿意,而且這太陽蛋煎得極好,蛋黃半生熟、滑嫩好吃。


可是我必須誠實的說,這份量真是少,少到端上桌的時候還讓我誤以為是一人份!或許主廚原本的心意是要讓大家多留點胃口給額外加點的炸雞和魚子醬,但對只選擇基本早午餐的我來說,份量不足也著實產生遺憾。
甜點是奶油布丁,不得不說這布丁做得太好了,帶有香草籽的打發鮮奶油拌和焦糖、碎餅乾屑,是再簡單不過的組合,但美味到讓人驚艷!甜度適中、鮮奶油細緻滑嫩,餅乾屑還保有酥脆的顆粒感,一向對甜點很節制的我竟然瞬間完食,可見多好吃。


這一頓不便宜,加上一杯咖啡,税前的金額是$102,最後實付金額是$126。用一百多塊錢前進米其林餐廳前哨站,其實也是很棒的體驗。


Ad Hoc的菜單點這裡
Napa美食行的最終站是Bouchon Bakery ,這家店可以說是麵包愛好者的天堂。
Bouchon Bakery就在The French Laundry附近,毗鄰Bouchon Bistro,在法式糕點圈占有超群絕倫的地位,從門口比肩繼踵的排隊人潮就能看出它有多受歡迎。

雖然排隊的人很多,但等候時間不會太久,耐心等待是很值得的。


以科學製程結合傳統工藝是Bouchon Bakery令Thomas Keller 最引以為傲的地方。將製作的流程規格化但又不失經典法式甜品的藝術價值,這本身就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從可頌麵包(Croissant)完美呈現的酥皮外層就能確定Bouchon Bakery的麵包師絕對有一定程度的基本功,可頌的桿壓和折疊當然能用丹麥機執行,但蜂巢般的孔隙及如羊角般的外型,還是得仰賴手工,店內超人氣的杏仁可頌和原味可頌,無一不以精品的樣貌呈現,更不用多提那濃郁的奶香和鬆軟內層帶來的美妙口感。如果有機會來到Bouchon Bakery,外酥內軟的可頌麵包一定是您不可錯過的好滋味。


另一個暢銷商品是夢幻甜點馬卡龍,我沒有買、暫時無法評價口感,但從外形上判斷,Bouchon Bakery的馬卡龍裙邊漂亮精緻、色澤多彩,不輸Ladurée和青木定治,而且網上好評連連,我打算下回試試。

小圍裙個人推薦Baguette(長棍麵包),因為不含油脂,更能貼近麵粉原始的氣息,Bouchon Bakery的法棍酸味較淡,正好凸顯小麥的香味,可見這店裡選用的麵粉,絕對有一定的水準。至於風味,因為麵包心(crum)的氣孔不是太誇張,能保有Q彈的口感,不是很輕盈的那種派別喔,金黃色的表皮厚度適中,酥脆但不過硬,屬於耐咀嚼的類型,總的來說算是越咬越有滋味,越吃越好吃。

Bouchon Bakery生意實在太好,輪到我的時候我有些緊張,怕考慮太久、對排在後面的人不好意思,匆匆點選幾樣就結帳(其實也買了不少),錯過了馬卡龍和Eclair,算是遺珠之憾,但也成為自己下回再訪的好理由。
Bouchon Bakery的網站點這裡


同場加映一家就在Bouchon Bakery附近的巧克力店。我常說蘋果匠頭上有雷達,隨時偵測附近的巧克力店,這家Kollar Chocolate藏身在一個停車場後面,他居然也找得到,而且是憑直覺走過去,這是什麼特異功能。



Kollar Chocolate是小小一家店,主廚被選為北美十大巧克力師,作品精緻、富有美感,巧克力質感絲滑、口味醇美,這種香甜濃郁的手工藝術品,收胃又收心,我們難以抵抗誘惑、買了不少,也算是這趟美食之旅的額外小確幸。



Kollar Chocolate的網站點這裡
延伸閱讀
米其林一星餐廳PRESS體驗分享
Summer Beverage Pairing of PRESS
Terra at Eataly | Valley Fair

